以司法柔情守护万家灯火——三原县人民法院加强家事审判工作小记
7月31日,在三原县人民法院的家事调解工作室,柔和的灯光、舒适的沙发、精心摆放的绿植……一处处温馨的布置透着家常的温暖与安宁,让身处其中的人,不由得放松心情。
“法官,我和他实在过不下去了,但孩子还小……”一名婚姻纠纷的当事人坐在沙发上,声音哽咽。坐在当事人对面的家事法官温柔地递上纸巾,并未急于探究案情细节,而是耐心地等待当事人平复情绪。
“家事审判面对的不仅是案件,还是万千家庭的悲欢离合。我们守护的不仅是法理公正,还有温情与希望。因此,家事审判既需要法律彰显威严,又呼唤司法传递智慧与温情。”三原县人民法院家事审判团队负责人说。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其和谐稳定直接关乎社会文明安定。而家事审判,是守护家庭和谐的坚固防线,既关乎“小家”的温馨,又牵系“大家”的安宁。
近年来,三原县人民法院不断深化家事审判改革,建立专门审判团队,以“促进家庭和睦、修复家庭情感”作为裁判主线,积极构建家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持续加强家事审判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机制,引入心理疏导、多元调解等柔性手段,为维护辖区婚姻家庭和谐稳定提供司法新方案。
家事案件,“法结”与“心结”交织,当事人是原告或被告,也是曾经的家人。为了减少当事人情绪对抗,在规则与情感的平衡中找到“爱的公约数”,三原县人民法院家事审判团队建立家事调解员诉前调解机制,家事纠纷进入法院后,由家事调解员先行介入调解,调解成功的案件由法院进行司法确认。同时,三原县人民法院不断完善心理疏导机制,设立心理咨询室,特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作为家事审判团队成员,为家暴、离婚等纠纷中情绪激动的当事人提供心理疏导。
不久前,因子女互相推诿不肯照顾老人而引发的纠纷被诉至三原县人民法院。为了让老人真正实现放心养老、安心养老,三原县人民法院家事审判团队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没有选择直接开庭,而是联合老人居住地的村委会,邀请家族长辈共同参与调解,不仅讲法律,还谈亲情。最终促成两名子女达成轮流照顾老人的协议。
“谢谢法官,要不是你们,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现在孩子愿意照顾我,生活就有盼头了。”结案后,老人握着法官的手表示感谢。
“家事审判不能止步于案结,要追求事了家和。”采访中,这句话被三原县人民法院家事审判团队的成员们挂在嘴边。为了这个目标,该团队逐渐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工作方法:为避免冲动型离婚,在审理过程中,如果发现夫妻双方只是出于一时之气要求离婚,家事法官不会立即出具离婚法律文书,而是给双方留2周到3周的考虑时间,目前,该县已有11起案件当事双方在此期间自愿撤回诉讼,重归于好;对经法院调解仍无和好可能,判决或者调解解除婚姻关系的案件,依当事人申请及时出具离婚证明书,为当事人的隐私提供最大限度保护;在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中,三原县人民法院增加了法官单独倾听孩子心声的环节,让司法更有温度;设立“跟踪回访”机制,每一起案件审结后,法官会通过电话或入户形式进行回访,确保裁判结果真正落实……
此外,为了将更多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三原县人民法院构建了以法院为主导,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常态化协同机制,联合社区、司法、妇联、学校等部门单位,打造一体化多元化解家事纠纷的工作模式,推动家庭婚姻矛盾由事后化解向前端治理、源头预防转变。
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在难解的困局面前,三原县人民法院家事审判团队凭借创新机制,用法律的刚性守护公平,用司法的柔性传递温情。据统计,该团队自2024年1月成立以来,已审理家事纠纷63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3%,服判息诉率超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