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耀州区法院:对症下药“治病” 多措并举“解纷”
诉源治理工作是提高群众满意度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是社会治理的有效手段,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矛盾纠纷具有重大作用,而人民法院处于公正司法的聚焦点、司法为民的最前沿、参与社会治理的第一线,如何将矛盾纠纷消除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是新时代人民法院的一道必答题。今年以来,铜川市耀州区人民法院始终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坚持将治理环节向前端延伸,不断探索建立新机制,加快人民调解平台实际运行,完善诉调对接,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实现源头预防、诉前化解、妥善解纷,取得了法治建设既抓末端、治已病,更抓前端、治未病的良好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联”起来 前端“治未病”
为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从源头上“减存量、控增量、防变量”,推动诉源治理和执源治理取得实效,铜川市耀州区人民法院以“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枫桥经验”为目标,联合耀州区司法局、区民政局精选耀州区永安路街道解放社区、锦阳路街道水峪村等4个社区(村)作为“无讼社区”创建活动的示范点。
同月,为进一步实现“小事不出社区(村),大事不出镇”,铜川市耀州区人民法院以“无讼社区”创建为切入点,在全区的129个村、社区设立法官工作室,定期选取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土地承包、人身损害等案件,开展巡回审判,进行法律宣传。同时发挥法官工作室靠近基层,能够第一时间掌握社情民意的优势,对矛盾纠纷进行预防排查、化解稳控,引导广大群众以非诉方式就地、就近解决矛盾纠纷,力将把各类矛盾纠纷预防在源头、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使法官工作室成为诉调对接的前哨站、司法便民的服务站。
“聚”起来 合力“治早病”
“真是没想到,短短7天时间就帮我要回拖了几年的欠款,真是太感谢法官和司法调解人员了!”拿到钱款后的王某高兴地说。这是耀州区人民法院采取“法院+调解委员会+诉前调解”模式化解矛盾纠纷的一幕。
“礼之用,和为贵”,人民法院诉前调解在化解群众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以来,铜川市耀州区人民法院不断探索诉源治理新途径,积极构建“法院+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的多元解纷机制,在全区建立32个诉源治理单位,并邀请其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在当事人提起诉讼后,法院立案受理前,引导当事人自愿选择纠纷解决非诉渠道,通过委派专门的调解工作室、相关调解组织或者调解员开展查证、调解工作,并在调解过程中由法院法官在法律适用方面现场给予指导,充分发挥出诉前调解便捷、高效的优势,让司法为民工作按下“快进键”。
“动”起来 上门“治已病”
“群众的司法期盼在哪里,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6月15日,在耀州区照金镇综治中心法官工作室内,承办法官通过接地气、有温度的调解方式,成功化解两起排除妨碍案件,解开了双方当事人的心结,让司法便民体现在案结事了、化解矛盾促和谐上。
甲公司诉徐某、刘某排除妨碍案,因涉及辖区旅游业健康发展,为了更好解决矛盾纠纷,承办法官在认真查阅案件材料后,通过实地查看涉案房屋情况,倾听双方当事人的诉求,理清案件矛盾争议焦点,并为当事人提供良好的调解环境,耐心细致地梳理法律关系及权利义务,引导当事人理性维权,最终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实现了矛盾纠纷就地勘察、就地审理、就地调解,受到了当事人好评与称赞。
“活”起来 着眼“防复发”
纠纷之于社会,如同病恙之于人。面对纠纷,只有关注更深层次的源头治理问题,才能实现“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为打造纠纷“预防性治理”,实现从“个案”化解到“类案”预防,4月19日,耀州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对一起放火案在耀州区解放社区进行公开审判并当庭宣判。
王某酒后与朋友聂某发生争执致自己的摩托车倒地,油箱内汽油流出,王某见状拿出打火机,欲点燃摩托车,聂某抢夺打火机无果后,王某将摩托车点燃,致摩托车在燃烧中发生爆炸,威胁到周边居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后被消防人员扑灭,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因该案涉及公共安全,承办法官遂决定采取巡回审判,通过就地开庭,以案释法,在家门口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普法效果,进一步引导人民群众增强法治观念,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
“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铜川市耀州区人民法院将继续秉持司法为民理念,把诉源治理工作作为一项长效工程,行司法之力、筑共治之基,切实把诉源治理工作建设成为回应群众司法需求的“第一窗口”,解决矛盾争议的“第一良药”,实质化解纠纷的“第一防线”,彰显法院形象的“第一品牌”,交出一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耀法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