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陈炉法庭:优化“三角形”工作法 构建“三个三”诉源治理新机制

近年来,铜川市印台区法院陈炉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建立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法院裁判终局的“三角形”诉源治理工作法,推行“三化源头防控、三联非诉解纷、三解诉内治理”的“三个三”工作机制,推动矛盾纠纷见之未萌、化之未发、止之未讼。2021年以来,法庭辖区受案数连续三年实现递减,其中,2023年新收案件数同比下降9.4%;辖区万人起诉率稳步下降,其中,2023年同比下降0.02%。陈炉法庭服务乡村治理工作经验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第四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2023年被最高人民法院表彰为“全国法院先进集体”。

坚持源头预防为先,“三化”源头防控,力促矛盾不成诉。常态开展法庭开放日活动,精准开展巡回庭审进农家活动,努力让法治之风浸润人心;依托“三问四送一请·法润民企”活动,在工业园区开展了企业风险防范座谈会,向企业免费送阅自行编印的《企业法律风险防控知识一本通》《项目建设中涉建设施工合同常见法律风险防控指引及典型案例》和《“四个经济”典型案例》,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节假日在景区开展了旅游法宣传活动,呼吁商贩诚信经营,游客文明旅游;推进指导人民调解常态化,与王石凹司法所、上街社区联合建立了联动协作机制,法官定期在司法所、社区值班,集中解答群众和人民调解员的法律咨询;常态化开展调解员调解技巧培训会,以农村基层常见的民间借贷、赡养纠纷等案件为模板,分享调解方法,帮助调解员增进调解能力;推进基层无讼创建制度化构建前端突出治本清源、中端专行风险防范、末端力促矛盾化解的“源头预防优先+社会调解挺前+法院诉讼断后”的递进式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推动民事案件万人起诉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去年成功创成王石凹街道傲背村为“无讼村”、陈炉镇咀头社区为“无讼社区”。

坚持非诉机制挺前,“三联”非诉解纷,力促纠纷不入诉。联合基层力量多元解纷,组建了包括村委会、居委会、司法所、派出所、人民调解员、乡贤等在内的“1+X”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化解的前沿力量,建立信息共享、业务协同、诉非衔接机制。2021年以来,法庭联合基层治理力量调处各类纠纷31件。人民调解员每周三定期进驻法庭诉调对接工作室,针对民间借贷、劳务合同、离婚等类型案件驻庭调解,引导当事人通过非诉讼方式解决矛盾纠纷,有效减轻了群众诉累、提升了调解质效。今年借助驻庭调解员参与调解17起,调解成功12起,调解成功率70.59%。对调解员调解成功并达成的调解协议,根据当事人申请及时进行司法确认,同时畅通网上司法确认渠道,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对于当事人不同意非诉方式解决的,以及通过非诉方式不能解决的矛盾纠纷,依法导入诉讼程序。

坚持法院裁判终局,“三解”诉内治理,力促案件不上诉。全面加强法庭干警调解业务能力养成,让法官、助理、书记员人人都能成为调解实操手。今年以来,诉前有10余起案件经调解被告主动履行后原告撤回起诉,另有20余起案件诉前成功调解达成了调解协议,推动“一个案件一次解决”,防止“一案结而生多案”,法庭案件上诉率连年控制在10%以内。法庭还充分利用法院已经建立的交通事故、金融借贷等专业纠纷的平台端口,联合派出所、金融办等单位合力化解纠纷,通过诉内集成各方力量解纷,努力让无理者信服、让有理者幸福。去年以来,累计通过诉内委托调解方式化解纠纷15件。法庭及时分析辖区阶段性的案件受理和诉前纠纷化解情况,总结研判本地矛盾纠纷主要类型和社会治理突出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编写《矛盾纠纷排查分析报告》,及时向镇党委和基层治理单位送阅,助力党委和基层治理单位研判纠纷形势、厘清问题症结,推动矛盾预防纠纷化解工作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促进了矛盾纠纷预防在前、控制在早、处置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