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千年窑火生生不息——看“耀州瓷”背后的检察故事
2024年11月下旬,有网友发布视频称,鉴宝博主“听泉赏宝”撞脸连云港市博物馆展出的一尊耀州窑镇墓兽。鉴宝博主“听泉赏宝”粉丝量3200多万,数十万网友在线见证耀州瓷意外出圈。耀州瓷是我国北方青瓷代表,“巧如范金,精比琢玉”,初烧于唐,兴盛于宋。2006年,铜川耀州瓷烧造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20年,在现代化工业产品的冲击下,陶瓷业一度萧条,年轻一代离乡以谋生计,老一辈匠人相继离世退隐,技艺传承悬于一线。此外,保护意识淡薄、宣传推广无力等因素,一度让耀瓷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面临困境。
为保护耀州瓷、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铜川市耀州区人民检察院组建专项办案团队,进行了深入走访。经过实地走访调研,该院发现品牌意识的缺乏是导致耀州瓷在市面上叫不响,在当地传承吸引力不足的原因之一。2010年以来,没有陶瓷生产企业在耀州瓷陶瓷产品上标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耀州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自2013年注册至今,鲜有人知晓,更无人使用;网络平台在售的耀州瓷,很少有人在原产地一栏填写铜川耀州……诸多因素的叠加,导致耀州瓷明珠蒙尘,难现往日光辉。
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耀州区人民检察院开展“检护耀瓷”专项行动,着眼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依存的自然环境和所产生的经济价值,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地理标志保护作为重点,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的融合履职,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铜川市耀州区人民检察院深入推进“两个结合”,广聚各方之力,投身耀瓷“保卫战”。
根据《铜川市检察机关行政检察跨区域协作机制方案》,2023年3月,检察机关向市场监管部门送达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加强对耀州瓷地理标志的运用促进,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配合,在品牌推广、版权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协同用力,为培育耀州瓷品牌营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铜川市耀州区人民检察院同步联合铜川市陶瓷协会、耀州窑博物馆、耀瓷企业等,在关键枢纽设立保护前哨——知识产权检察保护联系点,建立线索交流、移送反馈、信息共享机制。
与此同时,耀州区人民检察院还创新打造了“耀瓷e检通”线上平台,集耀瓷综合保护、知识产权检察、法律咨询线索反映等功能于一体,现已提供法律咨询13件,办理案件2件。2024年8月,铜川市耀州区人民检察院结合耀州瓷保护现状,从过往经手案件中汲取创作灵感,策划执行拍摄“检察护企”微电影《检心瓷韵》,以文物诈骗案为切口讲述耀州检察对耀州瓷的拳拳守护。
目前,铜川市陶瓷研究所已经受让耀州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作为管理机构开展相关运用促进和规范管理工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申报省级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争取了120万元专项资金,并激活省级地理标志工程。耀州区委宣传部、文旅局等多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耀州瓷”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助推产业崛起。在多部门共同努力下,非遗传承“生力军”扩容,目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增至31人,耀州瓷在产企业增加5家,实现产值6000余万元。铜川市人民政府印发的《铜川市促进先进陶瓷产业发展措施》多方面打通阻碍产业发展的堵点难点。耀州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拟投资2.5亿元投建运营耀瓷文化创意园,极大地提振了做好耀瓷文化产业的信心。
肩负新的文化使命,耀州区人民检察院积极开展“寻访文物古迹、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专项活动,以检察履职的烛火荧光,汇向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浩瀚星河,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坚实的检察力量。
2024年,铜川市耀州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助推‘耀州瓷’地理标志保护运用”被评为陕西省第四届“十大法治事件提名奖”。这缕来自唐宋的窑火,跨越千年风霜,于新时代熠熠生辉,也将绵延至无尽未来。(李成龙 通讯员 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