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一位老民警眼中的铁路变迁

“我至今还清楚记得,那是1973年的4月,当时的安康火车站刚刚建成,我和小伙伴们结伴去参观,第一次见到了火车。”11月8日,59岁的安康铁路公安处民警吴成康回忆。

当时的吴成康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这辈子会和铁路结下不解之缘。多年来,他情系飞速前进的中国铁路,从工作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见证了改革发展的新活力。

吴成康是土生土长的安康人,从小在城区西堤街长大。在他的印象里,安康是个很小的地方。

1970年7月,安康汉江大桥建成,将安康城区江南与江北连通起来。安康火车站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修建。随着火车站建成,这个汉江边的小城有了更多外面的声音,越来越多的变化在这座城市发生。

“当时新建的安康火车站只有小二层,站前路还是个大土坡,两旁都是周边村民搭建的简易棚子,如今看来应该算是特别简陋,但当时却是江北的核心。”吴成康说,“那时,安康火车站只有4趟列车,一趟到西安的长途,往返需要30多个小时,还有3趟是去阳平关、襄阳、达州的慢车,都是当天往返。”

吴成康第一次坐火车还是18岁时去新疆当兵,准确来说坐的是货车。由于安康到乌鲁木齐并没有直达火车,他和战友从安康坐火车到达汉中后,换乘装货的“闷罐子车”前往新疆。不同于现在的铁路、飞机等交通工具能便捷满足人们远距离的出行需求,那个时候乘坐火车要历时四五天才能到乌鲁木齐。1984年离开部队回到安康后,21岁的吴成康被分配至安康铁路公安处工作,一待就是38年。吴成康在目睹铁路飞速发展的同时,见证了安康的时代变迁。

刚参加工作的吴成康被分配至安康铁路公安处刑警支队工作,当时接触最多的案件就是盗窃。安康地处秦巴山区,交通极其不便,各类货物经常需要从外面运进来,大山里的群众也需要把自己种养的农副产品运出去,主要方式还是依靠火车,从而引来一些不法分子窥伺。这种情况直到2010年铁路沿线开始增加防护网和铁路列车大提速后才逐渐消失。

在陕南,最早运行的列车是绿皮车,锅炉、电风扇、皮质硬座是绿皮车的标配。当时乘坐火车的主要是来往卖货的人,襄阳的大米运来安康,陕南的猪肉拉到襄阳,直到1990年后才有了更多变化。1992年,安康火车站为更好服务乘客,整体进行翻修,告别了过去的小二层,车站前的土坡变成了柏油路,停靠车次也从过去的4趟增加到5趟、6趟,安康至石家庄、安康至广州的列车相继开通。

当时,安康每年都有不少人去“北上广”打工,在务工增收的同时也带回了许多新的发展理念和思想。

吴成康印象很深的春运,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每到过年,便是安康火车站和列车上最拥挤的时候,年前人们背着大包小包期盼回家团圆,年后又背起行囊乘着火车奔向新的希望。

2000年后,铁路运行线路不断多元,特别是西康铁路的开通,让安康到西安的距离大大缩短,也使安康火车站的客流和车次进一步增加。

“为适应客流变化,安康火车站于2005年再次翻修和扩建。围绕着火车站,江北也越来越繁华。2007年,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经过安康的列车从过去的时速80千米提升到时速120千米,人们的出行愈加便利。”吴成康说,作为川陕鄂三省通衢,安康与周边省市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进一步带动了安康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随着西康线安康东至大岭铺直通线开通,安康通往西安的列车进一步提速。2020年10月11日,由安康开往西安的首趟“绿巨人”动车组列车从安康火车站始发。至此,安康到西安的行车时间由过去的4小时缩短到2小时以内。这次提速为安康经济、旅游发展注入新动力。

据了解,西康高铁目前正在修建,建成后安康到西安的时间将再次大幅缩短。

(记者 周恒宇 通讯员 郝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