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群众关切事入手 细心细致为民服务——安康市平利县平安建设工作纪实

平安建设,人人参与;平安成果,人人共享。

近年来,安康市平利县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着力点,统筹推进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全县平安建设满意度持续位居省市前列。平利县先后荣获安康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先进县、平安示范县、扫黑除恶斗争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全民反诈行动先进集体,连续五年荣获省级平安县,被授予全省首批“平安铜鼎”和“平安银鼎”。

严打违法犯罪  守护平安稳定

“警察同志,这面锦旗请你们一定要收下!”10月16日,陈某将一面锦旗送到平利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民警手中,感谢民警快速破案,为其挽回损失。

9月19日,城关派出所接到陈某报警,称其放在家中抽屉里的黄金首饰被盗。民警立即赶赴现场调查,经分析研判,迅速锁定嫌疑人身份,并成功将其抓获。面对调查,嫌疑人如实供述了盗窃的犯罪行为,并交代销赃地点。随后,民警将被盗的黄金首饰成功追回,及时为受害人挽回了损失。

平安幸福,万千所系。平利县委、县政府抓严抓实领导责任制,主要领导带头履行平安建设第一责任,谋划部署、协调推动、督办落实,为平安建设各项工作高质高效落实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平利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开展安全稳定风险“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大整治”专项行动,全面细致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建立台账、夯实责任、全力化解;全面落实“打、防、管、控、建”措施,深化“破小案、暖民心”工程,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从严打击整治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违法犯罪,抓好交通安全、生产安全、消防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以及社会面巡逻防控、公共安全监管,做到白天见警察、晚上见警灯,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突出安商护企  护航高质量发展

“听了你的讲解,让我对这些法律法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对我们企业很有帮助。”平利县玉安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袁玉安说。

10月24日,大贵司法所在走访辖区企业过程中,围绕劳务纠纷、生产安全等与企业生产经营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讲解,普及企业运营的法律风险防范及劳动用工风险防范等方面知识,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法律素养。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该县全面落实法治化营商环境联席会议制度、“一项目一干警”保障机制、农业市场主体法务共同体、工程建设环境专项整治、便民利企服务举措等八条措施,精准掌握各类市场主体的法治需求,常态化开展法律服务活动,帮助企业防范法律风险,高效化解涉企纠纷。充分发挥法务共同体作用,对620家农业市场主体实行法律顾问结对服务全覆盖,深化“茶旅巡回法庭”建设,为产业发展助力。对全县177家“五上”企业建立“警企包联”机制,落实一企一警结对服务,当好普法宣传员、涉企调解员、“法治体检员”、执法监督员,让法治成为最好的营商环境。

创新社会治理  筑牢平安根基

“谢谢你们,我受伤后干不了重活,老伴身体也不好,感谢你们对我的关爱。”李某某是一起案件的被害人,因案导致身体受伤,丧失了劳动能力,其妻子与儿子均不同程度身患疾病,生活困难。平利县人民检察院案件承办检察官经调查核实,李某某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便指导帮助其收集相关资料,申请国家司法救助。同时,联合当地政府在政策范围内给予多渠道的帮扶,达到“一次救助,长期关怀”的目的。

平利县从解决好群众关心关切关注的事入手,细心细致落实为民服务各项举措,针对群众关切的痛点难点堵点,创新乡村社会治理,积极探索“一网通”“两新两微”“三联三抓”等有效做法,着力提升精细化服务、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水平;突出“一老一小”群体,充分运用网格力量,全面摸底、建立台账,落实帮扶责任,加强心理疏导和关爱帮扶;发挥法律援助中心、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婷姐心语”工作室作用,深化“三进三解”活动,综合运用普法宣传、司法救助等措施,持续推进未成年人保护、护校安园、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专项行动,让特困老人、留守儿童在物质上有获得感、在精神上有幸福感、在生活中有安全感。

平利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推行“治理+说理”“三力联调”“无忧调解超市”“老好人调解室”等多元调解机制,扎实开展法律“九进”活动,大力培育“法律明白人”,实施搬迁社区“十小工程”,探索推行城市社区“五同”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记者 陈洪钧;通讯员 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