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平利:法官巧解“彩礼结”
“彩礼和‘三金’,必须全退!”王某一掌拍在厚厚的证据上,语气斩钉截铁。
“结婚过日子,柴米油盐哪样不花钱?你让我……拿什么退?”赵某眼圈泛红。
七月骄阳似火,陕西省平利县人民法院调解室里的气氛却凝滞如冰。
王某和赵某为同村人,长大后各自在外打拼,一年前经人牵线,很快步入婚姻殿堂。因婚前缺乏了解,婚后生活矛盾频生,进而冷战分居,最终因为离婚闹上法庭。
承办法官汪道鹏听完两人的讲述,心中已了然,这桩离婚纠纷,双方一上来就谈彩礼,看来症结不在“离或不离”,而在于男方主张返还的那笔近30万元的“彩礼”与3万元“三金”的归属。
案件背后,是法理情在艰难角力,是两个家庭的怨怼,也是乡村陋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碰撞,最终演变成越拧越紧的“彩礼结”。
家事案件,易断是非,难解心结。此案之难,在于精准适用法律条文,更在于如何巧妙打开“彩礼”这个死结。
汪道鹏思虑再三,鉴于两个人针锋相对,正当面锣对面鼓地相互指责,这种情况下只能先采取“背靠背”调解策略,逐一疏导,引导彼此冷静思考,再进行释法说理。
“法官,法律都说了彩礼能退!我可是一分都不会让步!”单独面对汪道鹏,王某仍旧情绪激动。
“先擦擦汗,火气不要这么大嘛,我们慢慢说。”汪道鹏见王某因激动有点发汗,不失时机地递过纸巾。随后翻开民法典,指着条款解释:“你看,法律规定的彩礼的性质和边界是相对明确的,你们双方恋爱关系确立过程中的相关花费,属于正常支出;过年过节给女方具有特定意义的红包,属于赠与;认亲时给付女方亲属的‘认亲钱’‘改口费’,女方亲属也有‘回礼’,这是一种礼尚往来,明显不是‘彩礼’……”
根据赵某的叙述,汪道鹏拿起纸笔,帮助核算彩礼金额、结婚时长,一笔一笔核实婚后花销,最后厘清了现金加“三金”的23万元“彩礼”账单。
“在法理上,‘全退’彩礼,法律规定难支持;在情理上,你们组建家庭,而且共同生活这么久,彼此都付出了感情,小赵更是为了这个家辞了工作,牺牲了很多。大家同在一个村,抬头不见低头见,这件事处理不好对今后大家声誉都会有影响。”在汪道鹏一番入情入理的分析下,王某凌厉的眼神逐渐缓和。
另一边,面对汪道鹏,赵某难掩心中委屈,泪水禁不住往下流。
“结婚后,你放弃工作跟着丈夫在新的城市组建家庭,这份勇气和决心不是彩礼能衡量的!”汪道鹏安慰道,“但法律是刚性的,彩礼终究有其特定意义。这些彩礼和‘三金’对于农村家庭确实不是个小数目,王某婚后也将工资交由你支配,加之你们共同生活的时间不算长。如果能考虑适当返还,做到既不让你理亏,也让对方能够接受,那样肯定能快速解决此事……”1个小时的谈心,让赵某的坚持亦有所软化。
随后独处的时间,法理与情理的天平开始在两人心底此起彼伏。
王某想起赵某当初为这段感情的决心,又念及日后同村相处的尴尬,执念逐渐动摇。赵某回忆着二人的美好过往,法官“终究曾是一家人”的话语萦绕在耳畔。
看时机成熟,汪道鹏避开了“退与不退”的锋芒,转而引导他们,细细梳理起共同生活里那些真实的付出,现实中彼此不得已的困窘,取得思想的共鸣。
当夕阳余晖斜进调解室,将桌上的调解协议染成一抹暖黄色时,双方终于放下过往。两人就退还礼金达成协议。当提笔在写着“自愿解除婚姻关系;赵某退还王某13万元‘彩礼’及‘三金’原物”的协议书上签字时,王某再没有拍桌子,赵某也不再掉眼泪。这对曾经针锋相对的“怨侣”,终于在法理与情理的平衡点上,找到了各自的落脚点。
夕阳西下,王某为赵某拦停一辆出租车,二人对视淡淡一笑,车辆随即渐行渐远。
当目送王某离开时,汪道鹏心中悬着的石头方才悄然落地。
家事如天,所系者情。家事案件的背后,从来不只是冰冷的法律条文,更应体现人间烟火里最真实的温情,而这恰是人民法院司法为民最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