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谱写平安曲——记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丹凤县公安局铁峪铺派出所

4.jpg

铁峪铺派出所民警开展安全防范宣传。

近年来,丹凤县公安局铁峪铺派出所把“矛盾不上交”作为重要指标、“平安不出事”作为主责主业、“服务不缺位”作为第一要求,紧紧围绕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问题,创新“两所联调”等工作方式方法,加强线索排查、创新多元化解、完善源头预防,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止于萌芽、止于未发、止于基层。2023年,铁峪铺派出所被公安部命名为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警网融合”

延伸矛盾纠纷排查触角

“摸排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2起,未发生因矛盾纠纷调处不力引发的信访投诉、‘民转刑’案事件等情况。”这是记录在铁峪铺派出所2023年矛盾纠纷调解台账中的一段话。它记录着铁峪铺派出所民警的日常工作,也彰显着民警对群众诉求的积极回应。

铁峪铺派出所地处秦岭深处,距丹凤县城20公里,辖区内有铁峪铺、花瓶子2个镇、15个村。这里山大沟深,居民居住分散,312国道、宁西铁路穿境而过,治安状况复杂。为了将基层社会治理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铁峪铺派出所结合实际,通过拓宽矛盾纠纷排查渠道,逐步完善了“警网融合”运行机制,搭建了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矛盾纠纷早发现、早推送、早化解。

“铁峪铺派出所辖区共划分了29个网格,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是社区平安建设重要考评项目。所里的12名民警常态化会同镇村干部、网格员共同开展平安建设工作。”铁峪铺派出所所长苏萌说。通过“警格+网格”,铁峪铺派出所拓宽了线索来源渠道,能够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实现了“动态有人关注、矛盾有人报告、困难有人解决”。

在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中,铁峪铺派出所针对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面临的不安全因素,积极探索信息化、网格化联控联防模式,将基层基础信息与服务网格化接轨,牢固树立防范意识,在研判分析辖区治安形势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三查三访”工作法。铁峪铺派出所聘请117名信息网格员,为网格内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提供服务,预防发生诈骗、盗窃等侵财类案件。通过信息化、网格化联控联防,铁峪铺派出所辖区盗窃、诈骗等侵财类案件大幅下降,派出所维护稳定、打防管控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023年以来,依托村警务室,铁峪铺派出所建立村级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工作站10个,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视频亲情会见室2个,在学校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5个。

“两所联调”

“枫桥经验”焕发出崭新活力

2023年2月,王某华和王某义兄弟因田地问题发生矛盾,两家人发生肢体冲突,造成多人受伤。铁峪铺派出所获悉线索后,立即联系铁峪铺法庭、镇综治办和村调委会共同展开调解。调解中,派出所、法庭、镇综治办、村调委会给两家人算经济账、亲情账、名誉账,给他们讲清了所要承担的严重后果。经过劝导,最终当事双方在宅基地和房屋归属上达成了一致意见,由王某华一次性赔偿王某义损失8000元。“矛盾解决了,双方也表示以后会珍惜兄弟情谊,不再发生纠纷。”铁峪铺镇中心村十六组片长梁小莉说。

近年来,铁峪铺派出所扎实推进派出所、司法所“两所联调”化解信访矛盾做法。该所以“枫桥经验”丰富“两所联调”工作内涵,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当作第一警务,进一步完善“两所联调”矛盾纠纷调处机构,明确了零信访目标。该所制定了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流程,明确具体责任,及时发布矛盾纠纷预警信息,对矛盾纠纷隐患及时组织研判。   

“派出所辖区地处山区,群众之间常会因为山林、家庭婚姻、拆迁等小矛盾引发治安和刑事案件,我们如果仅是解决一时的小矛盾,日后就可能还会产生大纠纷。”苏萌说。

为从根源上化解矛盾,铁峪铺派出所邀请司法所共同参与化解因山林、家庭婚姻、拆迁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借助司法所农村治保调解员擅长群众工作,处理矛盾纠纷点子多、方法活的优势,释法说理,确保矛盾及时化解。此外,该所在总结“两所联调”方式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延伸建立 “党委+派出所、司法所、法庭、村委会+职能部门”的“1+4+N”调处工作机制,营造了多方发力、共同化解的局面,实现了矛盾纠纷化解在一线。两年来,该所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17起,经联合调处的矛盾纠纷、信访积案没有一件转为治安、刑事案件,达成的协议全部得到了履行,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立足“派出所主防”职责定位,铁峪铺派出所积极融入党政大局,探索实践契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坚持“创平安”和“树品牌”有机结合、“抓基础”和“建机制”同步推进,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用实际行动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目标,在大山深处谱写出一曲曲平安协奏曲。(记者 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