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民法典宣讲进农村
“民法典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它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也是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与我们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
“侵权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规定了两类归责原则,分别是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对老年人的关心,不仅要确保经济上的供养,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给老人提供精神上的慰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民法典学习宣传的重要指示精神,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5月25日晚,以“美好生活 民法典相伴”为主题的民法典宣讲活动在杨陵区揉谷镇田西村拉开帷幕。
民事纠纷有“典”解忧“如果生活中遇到儿女不赡养老人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财产传给子孙,我立了两次遗嘱,以哪次为准啊?”“生活中有侵权行为,我们怎么识别和避免呢?”……刚进入会场,田西村村民就热情高涨,纷纷向现场负责讲解《民法典》的讲师团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了解答群众的困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董红、杨陵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书记员张乐瑶分别从《民法典》、乡村振兴法以及《民法典》中侵权责任编的理解与适用进行讲解,通过举例子、讲道理的方式,向现场群众解答关于婚姻财产、生活保障、侵权行为等基础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有了老师的讲解,我对赡养老人的法律知识有了新的认知,也让我认识到做任何事情只有从法律的角度入手,才能让大家都心服口服。”78岁的田西村村民陈建民感慨道。活动现场,工作人员还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法治手册》《八五普法》等宣传材料近百份,讲师团接受法律咨询10余人次,法治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今年5月是全国第二个‘民法典宣传月’,今年的宣传重点是‘民法典进农村’。日前,由杨陵区司法局牵头,组建了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和检察院、法院、公安分局骨干力量组成的民法典讲师团,深入乡村一线,积极开展民法典宣讲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表达诉求,维护权益。”杨陵区委依法治区办副主任张棉说道。百姓生活有“典”护航治国安邦,重在基层。
今年以来,为扎实开展好第二个“民法典宣传月”活动,杨陵区司法局积极安排部署,促进《民法典》《法律援助法》等法律法规的宣讲,切实推进乡村依法治理,为群众排忧解难,助力乡村振兴。
据悉,本次宣讲活动共分五期进行,后期宣讲内容还将涉及民法典相关案例、民法典中的侵权责任、电信诈骗及非法集资案例等,通过具体的、真实的案例,为群众讲解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推动群众深刻认识民法典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也是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
杨陵区司法局党组书记赵崇武表示,开展民法典宣传活动,目的在于向广大居民宣传房屋产权、婚姻关系、家庭赡养以及民间借贷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进一步提高广大居民群众法律意识,着力培育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思维,促进邻里团结、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