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市公安局“12345”工作法提升户籍管理服务水平
户籍窗口是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的窗口之一,其服务质量的好坏,是检验公安机关服务群众的一把标尺。自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韩城市公安局把户政管理作为落实落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不断探索服务管理新举措,采取“一指引、两培训、三规范、四服务、五要求”五步法,切实加强户籍窗口建设,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水平。
设置“一个指引”,公开办事制度
大力推进警务公开、政务公开和业务审批阳光运作,规范了各户籍窗口的服务内容和办事流程。在政务服务中心公安户政窗口及其他11个派出所户籍室醒目位置均悬挂《韩城市公安局户籍管理政务公开栏》,公开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居住证、边境通行证等20个服务事项的办理条件、办理流程、所需材料、办理时限、收费依据及标准,使各项制度统一规范,各项业务公开透明。同时,公开户籍民、辅警的基本信息、上下班时间、监督投诉电话,时刻接受群众对户籍民警业务办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工作效率、警容风纪的监督。
加强“两项培训”,提升民警素质
一方面,加强思想培训。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牢固树立“人民公安为人民”的理念,加强民、辅警职业道德修养,坚决杜绝对待群众“冷硬横推”和“四难”现象,树立窗口服务新形象。另一方面,加强业务培训。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要求户籍民、辅警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户口登记条例及上级业务部门下发的工作流程、实施细则,确保能够熟练运用,提升业务能力。
坚持“三个规范”,接受群众监督
规范户籍审批程序。完善户籍业务审批工作制度,通过严格制度管理,消除工作漏洞。规范户籍员管理权限。按照“谁办理、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履行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等业务权限。规范户籍档案资料管理。健全登记薄,严格六项登记,户籍民警对各类户籍材料按月分类装订并妥善保管,确保户籍档案资料的规范、安全。
完善“四种服务”,优化便民措施
坚持“民事不可缓、凡事认真办”理念,不断强化户籍民警的为民服务意识,全面落实便民利民措施。一是开展上门服务。针对老、弱、病、残等不便出行的特殊群体,开展下乡办证、上门服务,办理有关户籍业务。二是开辟“绿色通道”服务。全市13个派出所户籍窗口建立老年人优先办理“绿色通道”,在醒目位置张贴“老年人优先提示牌”,做好老年人服务管理工作。各派出所户籍室开通中、高考学生办证“绿色通道”,户政大厅对“绿色通道”的服务对象、取证方式、开启时间及注意事项在全市初、高中校园做了宣传,确保每名中高考学生顺利领取到身份证。三是实行预约服务、错时服务、延时服务、值守服务、加班服务。针对上班族和中小学生等在上班和上学时间不方便办理和领取身份证,实行周一至周五延时服务,周六、周日错时服务、加班服务。针对节假日农民工返乡办户办证和寒暑假学生集中办户办证高峰期,实行户籍窗口24小时值守服务,预约服务。四是开启留办服务、代办服务、在线咨询服务。在电路、设备和网络出现故障,无法正常办理业务时,留下资料,详细登记,待故障排除办好后主动联系群众前来领取。针对居住在偏远地区和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如需办理户籍业务,可由亲属代为办理。加强网上和窗口与群众的即时互动交流、沟通,按时回复群众留言,坚持节假日及八小时以外将公开服务电话捆绑在户籍民警手机上,24小时提供咨询服务,为民服务不留空档。
推行“五心要求”,改进工作作风
一是接待群众热心。按时到岗到位,在接待群众时主动热情,态度和蔼,规范着装,警容严整,用语文明,让群众舒心。二是业务办理细心。工作时间最大限度保障群众业务办理,每一起业务的受理、每一页材料手续的装订、每一件纠重纠错任务的完成,都力求规范、细致、扎实。三是政策讲解耐心。受理业务时耐心细致,群众户籍业务材料齐全的,当场办结;材料不全不能当场办理或口头咨询的,在最短的时间内一次性书面告知群众应当补充完备的材料,确保群众第二次办结;对依法不能办理的,向群众说明原因,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四是对待问题诚心。当天的事项当天办理,在设备和网络出现故障,无法办理业务时,详细登记群众联系方式,故障排除后主动联系群众办理。五是告知服务真心。在户籍民警因公外出或其它原因不能办理业务时,设置民警去向牌,向群众告知原因和恢复办理时间。
小小户籍室,服务大舞台。韩城市公安局将继续在便民利民上下功夫,减少群众办事流程、灵活群众办事时间、减少群众来回奔波。把“小窗口”延伸至群众身边,将“放管服”深入到日常工作,让“我为群众办实事”形成常态,落地生根,让群众便享红利,更加放心满意。
(通讯员 范娟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