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市公安局“五亮”举措实现户籍窗口服务“五个新”
韩城市公安局以铭记嘱托、忠诚担当“喜迎二十大、忠诚保平安”主题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岗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倡导“勤快严实精细廉”的工作作风,做精做优做实窗口服务,以服务促业务,以“五亮”促改革,打造一流户政窗口。
聚焦管理“亮规范”,实现形象“新提升”。一是完善服务设施。根据《渭南市公安机关户政窗口建设规范标准实施细则(试行)》,政务服务中心公安户政窗口和11个派出所户籍室合理划分办公区、信息采集区(照相室)、资料管理区和群众等待区,统一规格样式,设计制作制度牌,设置工作流程摆台,为办事群众提供失物招领、便民雨伞、手机充电等贴心服务,满足群众的不同需求。二是亮明党员身份。通过认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在服务窗口设立党员示范岗,要求党员佩戴党徽、亮明党员身份,增强党员的责任意识,狠抓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使每位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牢记为民宗旨。三是注重仪容仪表。大力倡导热情、真诚、亲切、文明的服务方式,耐心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通过微笑塑造亲和感,通过言语传达关切度,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积极打造“心耕户政、情暖百姓”的服务窗口。四是健全办事制度。推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急事急办制”“特事特办制”等办事制度,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需求,有效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瞄准服务“亮便利”,构筑服务“新阵地”。一是开通“上门服务”。主动将服务窗口前移到群众身边,为行动不便、偏远山区、生病住院等人员提供上门办证送证服务,由坐等服务变为主动靠前,实现户籍服务与群众需求无缝对接。二是开通“绿色通道”“代写服务”。开展残疾人、老年人、中高考学生、返乡农民工等“绿色通道”服务,针对部分群众文化程度较低、视力模糊等实际,推出“代写服务”,切实把便利送到办事群众身边。三是开通“全年无休”服务。开展周末“不打烊”、法定节假日无休、轮岗值守、电话预约、延时服务、错时服务等便民利民服务措施,为不同需求的群众办理业务,实现窗口办事不“断档”。2022年以来,共为群众上门办证送证服务21次;“绿色通道”服务195次,民警“代办”服务32次,全年“不打烊”提供延时、错时、周末、节假日预约服务206次。
做强业务“亮保障”,搭建服务“新平台”。一是线上线下“结合办”。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广“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2022年以来,共在陕西“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上办理业务1438笔,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群众满意度。二是户籍业务“全国办”。全市15个户籍窗口对工作调动、大中专院校录取学生、大中专学生毕业、夫妻投靠、父母投靠子女5类户口迁移及户籍证明开具、居民身份证个人邮寄多个办理事项打破地域阻隔,实现全国“跨省通办”、“一网通办”,实现身份证“异地办”、“就近办”,共办理“跨省通办”户口迁移业务49笔,受理异地居民身份证1461张,极大地节约了时间和办事成本。三是跨国证件“委托办”。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社会协调发展要求,户籍民警按照规定,对因疫情确实无法回国申请换领身份证的群众,可委托国内近亲属到申请人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代为申请换领证件,共办理该业务7笔,切实为民解难题、办实事。四是证件业务“一次办”。户政窗口不断创新,化繁就简,全面实现出生报户、户口注销、市内迁移、分户立户等业务“马上办”“当场办”;省内市外户口迁移实现“全省通办”“一次办”;临时居民身份证、边境通行证实现受理、审核、签发、发放“一站式”服务,提供“立等可取”快速办证机制,促进公安改革提档升级。
培育基层“亮增长”,夯实业务“新根基”。一是保障基础数据。为进一步提升人口信息的完善性、准确性、鲜活性,户籍窗口民辅警细致核查,认真梳理,于5月25日圆满完成30103条户籍人口亲属关系信息完善工作任务,并发现删除2起双重户口,确保常住人口数据信息准确详实。二是优建户籍档案。为保证户籍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户籍民警严格把关,实行电子化全部扫描上传系统保存和留存原件复印“双重化”管理,归档时,严格执行《户籍档案管理规定》,按照时间顺序、业务类型逐一归纳整理,及时归档,做到内容完整、装订规范、档案整齐、质量过关。三是规范收费标准。严格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物价局等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收取费用,规范收费行为,禁止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发生收取快证费、加急费、乱收费等违规收费行为,确保各项工作措施和服务举措全面落地、取得实效。
落实责任“亮防护”,拓宽服务“新渠道”。一是重视疫情防控。坚持每天对办公区域进行卫生消杀,办公期间窗口工作人员必须佩戴N95口罩。所有办事群众进入户籍室必须扫码、测温、登记,且每人保持一米安全距离,有序排队,依次办理。二是延伸服务触角。充分发挥户籍岗位接触群众机会多、服务范围广等优势,在办理业务时向群众宣传居民身份证真伪识别方法、户口管理政策及法律法规等,开展防电诈和法制宣传,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三是严抓首接责任。负责受理或办理的首位户籍民警应当一次性告知需要的材料、手续、办理程序,并在窗口公开民警照片、姓名、联系方式及投诉电话,畅通群众监督通道,由群众实施监督,提升民警办事效能。
(通讯员 范娟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