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法治建设十大亮点
亮点一
贵州省高院建立知识产权审判咨询专家库
2017年8月1日,贵州省高院建立了20个专家领域近100名专家组成的首批知识产权审判咨询专家库,为知识产权案件审判提供了创新驱动力。建立知识产权审判咨询专家库,将提升知识产权裁判的公正性,提高审判效率;强化司法公开,加大审判透明度,扩大知识产权审判的社会影响力;克服以往专家证人受制于一方利益、人民陪审员模式下专家数量受限,有利于弥补法官专业知识不足的缺陷。入选本次专家库的各位专家,来自机械、电子、通信、化工、建筑、医药、计算机等技术领域的顶尖级专家,既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又具有高度的权威性。
亮点二
贵州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多项指标列全国第一
自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开展为期两年的公益诉讼试点以来,全省6个市州56个试点检察院共摸排发现公益诉讼案件线索2095件,依法起诉153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45件,民事公益诉讼案件5件,7项公益诉讼主要数据均为全国第一,省检察院民行处荣获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试点工作集体一等功,2人被最高检记功表彰。
亮点三
“黔微普法”——指尖上的法律顾问
2017年,“黔微普法”免费咨询平台通过建立300名执业律师参与的新媒体普法律师服务团,在“黔微普法”在线开展“免费法律咨询”解答和“以案释法”;通过打造标准化的服务管理平台,将每条咨询和答复信息自动送达,使每一个咨询问题都能得到有效流转回应,实现“有询必果”;通过开发律师答题手机APP系统,实现一键式服务,将不同领域的咨询问题流转到擅长领域的律师,实现了法治宣传与法律服务的专业化、智能化、精准化。
2017年在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贵州省互联网办公室联合举办的“网民最喜欢的省政府部门政务公号”评选活动中,“黔微普法”获“网民最喜欢的10大省政府部门政务公号”。
亮点四
“法律援助+精准扶贫”推进脱贫攻坚法治化进程
自脱贫攻坚启动以来,20家帮扶律师事务所在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扶贫办(局)的指导和极贫乡(镇)所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行动,迅速到位,掀起法律援助精准扶贫新热潮。法律援助精准扶贫项目的实施,开创了“法律援助+精准扶贫”的扶贫模式,对推动贵州省“大扶贫”战略行动,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法治化进程,促进20个极贫乡(镇)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贵州省脱贫攻坚、极贫乡(镇)精准脱贫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亮点五
贵阳: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
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强力推进“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的实施作为贵阳市加强社会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律师工作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亮点六
毕节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国家试点工作。制定《毕节市行政执法公示办法》《毕节市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办法》《毕节市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实现行政执法办案平台统一、法律文书统一、办案流程统一、法制审核统一等“四个统一”,达到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对法定简易程序以外的所有执法决定进行法制审核。
亮点七
织金引入“环保管家”治污模式助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
2017年以来,织金县经济开发区积极学习借鉴和创新方法,引入“环保管家”生态治污模式,丰富和助推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工程在织金的实践。
亮点八
黔西:“三送三促”打造幸福和谐乌骡坝
黔西县杜鹃街道乌骡坝社区总面积6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村寨。自“法治毕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该社区结合实际,充分整合各方力量,创新工作思路,撸起袖子加油干,总结提炼出“把法律知识送入心、促进法治素养提升,把创新驱动送上天、促进管理效率提高,把法治服务送进门、促进法治成果共享”的“三送三促”经验,为“法治毕节”创建作出了有益探索。
亮点九
百里杜鹃管理区黄泥乡龙塘村法治示范村创建
毕节市黄泥乡龙塘村位于百里杜鹃管理区东面,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835户2752人。自开展“法治示范村”创建以来,龙塘村在黄泥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讲政治、保稳定、求发展”为工作思路,全力打基础、用心抓落实,积极推进了全村“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目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多年来无刑事案件发生,未发生群众非访闹访事件,群众基础较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亮点十
惠水“法律E家”与“民族之家”融合服务群众
为加强少数民族法治建设,促进各族人民团结进步,惠水县司法局与惠水县民宗局联手将“法律E家”与“民族之家”相融合,在该县濛江街道移民新区打造少数民族法治宣传新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