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定分止争“全科医院” ——西安综治中心开出平安“良方”

“哎,公司今年转型,拖欠我们薪酬的事儿好几个月了一直谈不拢,真愁人。”10月18日,西安市灞桥区某销售公司员工张某满面愁容地说。得知综治中心就能解决问题,张某随即便到灞桥区综治中心求助。经调解,纠纷妥善化解,张某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

如今在西安,综治中心已成为群众解决矛盾纠纷、维护权益的重要平台。西安市扎实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整合公安、司法、信访等部门力量,构建“一站式受理、多元化调处、全链条防控”的基层治理格局。

聚集“全科”窗口 资源叠加综治

西安市莲湖区综治中心找准医患矛盾症结,释法明理止争端;鄠邑区综治中心依托共享法庭开展线上调解,化干戈为玉帛;蓝田县综治中心运用“枫桥+乡约”治理模式,修复邻里关系促和谐……这些场景,正是西安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生动体现。

今年以来,西安市积极落实党中央和省委要求,建成1个市级、18个区县(开发区)、184个街镇综治中心,构建起“全科”实战平台。截至目前,全市各级综治中心累计化解矛盾纠纷4.9万余件,化解率达95%,化解时效平均提升30%,真正让群众“进一扇门、解烦心事”。

走进西安市综治中心,开放式窗口有序排列,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这里办事效率高,原本担心跑多个地方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想到在这儿一下子理清了头绪。”刚在这里解决了烦心事的刘女士高兴地说。

西安市坚持硬件建设与资源整合同步推进,通过进驻、轮驻、随驻等方式,协调整合法院、检察院、公安等多部门和调解、心理咨询等社会组织力量,形成“1+20+N”工作模式;科学设置服务窗口和功能区域,制定八步闭环管理链条,对群众诉求一门受理、全量登记、全程管理。

长安区综治中心推行“一案一码”,对矛盾纠纷统一登记编码。“现在有了编码,随时能知道事儿处理到哪一步了,心里踏实。”长安区韦曲街道聚福园小区业主张先生说道。这种方式实时动态掌握矛盾纠纷来源去向和所处环节,群众可全流程查询,“有矛盾纠纷、来综治中心”成为群众共识。

西安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常青介绍:“综治中心就像专治矛盾顽疾的‘全科医院’,入驻的各部门和社会组织组成多元“诊疗科室”,采用法治与情理相结合的方式巧解纠纷,努力实现事心双解。”

实施联合“会诊” 部门联调共治

在化解张某等6人遇到的欠薪纠纷过程中,灞桥区综治中心启动了“法院+工会+人社+司法行政”涉劳动争议解纷机制,组建专业调解团队讲解法律规定。经过调解团队反复协调,张某等人拿到了7.4万余元补偿金。“太感谢了,没有综治中心,真不知道还要折腾多久。”张某激动地说。

对群众关注度高、社会影响大、事态紧急的矛盾纠纷或问题隐患,综治中心召集相关单位召开联席会议,采取“四个一”机制开展联合“会诊”。

7月初,湖北籍工人舒某某在装修中猝死,家属与公司因赔偿数额争执不下,陷入僵局。未央区综治中心迅速启动“四个一”机制,信访、法院等部门组建专班,通过政策宣讲、法律援助、诉前调解等措施,数日便促成双方达成赔偿协议。“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综治中心帮了大忙。”舒某某的家属感激不已。  

未央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李航宇说:“过去这类复杂纠纷要跑多个部门,如今一站式‘会诊’、一揽子调处,只进一扇门,就能化解急难愁盼。”

打造全域网格 风险前端防治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以优化网格管理解答基层治理难题是西安市综治中心延伸服务触角、前端“预诊”解纷的关键招数。

“我们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优势,通过‘一日双巡’‘周走访’等方式,及时解决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苗头隐患,深化‘党建+网格+N’治理模式,引导党员、‘五老乡贤’、志愿者、新就业群体等参与网格工作,有效汇聚基层治理合力。”西安市高新区党群工作部综网中心业务主管徐立超说道。

网格员王娟笑着说:“每天在社区转转,和大家聊聊天,就能发现不少问题,早点解决,大家住得更安心。”

西安市统筹全域,划分8.2万余个城市社区网格、1.8万余个农村网格和3887个专属网格,配备专兼职网格员8.1万余人,完善“综治中心—网格—楼栋”三级治理架构,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等内容纳入网格巡查事项,确保问题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如今,西安市各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正蓬勃开展,让群众遇到问题有地方“找个说法”,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