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忠诚担当守护古城安宁——2020年西安政法工作综述
平安,老百姓最朴素的愿望和福祉。
极不平凡的2020年,西安市交出了平安建设满意度95.13%、治安满意率96.30%、扫黑除恶知晓率98.33%、扫黑除恶满意度97.08%的“政法答卷”。
一组组振奋人心的数字背后是全市政法干警不辱使命、忠诚担当、履职尽责的生动实践。2020年,西安市政法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决胜战,强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政法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更高水平平安西安、法治西安建设成效明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强化理论武装 提升政治站位
2020年,全市政法机关始终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时的重要训词精神结合起来,营造了浓厚的学习贯彻氛围。
西安市委政法委举办了2期320余人参加的全市政法系统正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西安市公安系统举办“公安大讲堂”6期,开展“四个宣讲”活动,把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到每一个科所队、每一名公安干警。市法院组织开展“学讲话、记嘱托、感恩奋进谱新篇”大家谈活动。西安市检察院举办处级干部“弘扬延安精神、净化政治生态”专题学习班。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使全市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警加深了对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入理解,并将其转化为谋划政法事业持续发展的思路和举措,自觉将“两个维护”落实到实际行动上,进一步增强了学习贯彻的实效。
西安市委政法委员会先后3次召开全体会议,听取市级政法部门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党委政法委派员列席政法单位党组(党委)民主生活会、党委政法委员述职等制度,将党对政法工作绝对领导贯彻落实到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
冲锋战斗一线 助力疫情防控
2020年是不寻常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西安全市政法干警闻令即动、冲锋在前, 涌现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乔锦仁、“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等一批先进典型。
守护平安,是政法机关的神圣使命,哪怕是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市公安局灞桥分局民警乔锦仁主动请战,坚守抗疫一线。2020年2月23日,他连续28天检查登记车辆人员信息、摸排核查社区疫情,不幸牺牲在疫情防控岗位上。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疫情不退、警察不退”的庄严承诺,展现了政法干警在关键时刻靠得住、冲得出、顶得上的铁军风采。
疫情发生以来,西安全市政法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三个一切、五个所有”要求,依法全力做好全市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工作。西安市公安系统研发了“疫情防治网格化管理系统”,智能化、精细化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累计排查1029.8万人次、122.3万车辆、入境航班50架次,发现并移送高风险地区人员2.1万次。依法打击涉疫情违法犯罪活动,西安全市共立涉疫情刑事案件219起、涉疫类治安案件206起。西安市法院系统依托智慧法院平台,通过网上立案、诉讼、执行,利用视频开庭,防止聚集感染。市检察系统出台《服务保障企业复工复产8条措施》,强化对涉及民营企业特别是因疫情造成的小微企业债务纠纷、劳动争议等案件审判、执行的监督。西安市司法系统确保戒毒场所和社区矫正、刑满释放人员“零感染”,出台了《西安市企业复工复产法律服务10条措施》,为护航企业复工复产贡献了司法力量。
护航经济发展 提升营商环境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是政法机关的重要职责。过去一年,西安市政法系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面助力营商环境提升。
西安市委政法委紧紧围绕“十项重点工作”,出台了《政法机关服务保障营商环境25条措施》等文件,全力保障700多个重点项目顺利进行。西安市公安局依法严厉打击强揽工程等影响项目建设的犯罪活动,共破获破坏营商环境类刑事案件2897件。西安市检察院制定《服务西安追赶超越15条措施》和《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3条工作措施》,为各类企业提供“一站式、全覆盖”检察服务;深度参与打击非法集资、洗钱犯罪专项行动和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起诉相关犯罪161件246人,办理的“陕西鹏豪公司等公证执行虚假诉讼监督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指导性案例。市法院完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开展“规范化市场秩序”专项活动,严惩破坏营商环境违法犯罪,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全力营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审理的“闻天科技集团房屋买卖合同案”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典型案例。西安市司法局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建设,积极推动司法部在西安市挂牌成立上合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西安中心、“一带一路”律师联盟西安中心、西安“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中心,逐步打造涉外法律服务新亮点。
聚焦“六清六建” 决胜扫黑除恶
2020年11月23日至24日,西安市法院对全国扫黑办挂牌督办的葛七宝等涉黑案作出二审宣判,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以葛七宝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受到法律的严惩。专项斗争开展以来,西安全市共办理涉黑案20起,涉恶集团案53起,涉恶团伙案142起,办结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案件44件240人,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资产28.7亿元,案件办理数量居全省前列。市扫黑办被表彰为2020年全市先进集体。
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决胜之年,全市持续掀起“六清”行动强大攻势,聚焦重点领域行业整治,制定印发17个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方案,集中开展打击“沙霸村霸”等行业乱象专项整治,其经验做法被省扫黑办推广。
对照“六建”要求,研究制定长效机制建设《责任清单》,建立健全6大类33项制度机制,推动行业部门建立重点行业监管防控机制144项。
随着一个个曾经侵蚀经济社会的“毒瘤”被铲除,人民群众普遍认为扫黑除恶大快人心,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安全感越来越强。
创新社会治理 深化平安建设
安其居、畅其行、乐其业……西安全市政法系统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深化平安西安、法治西安建设,用心守护人民群众的平安幸福生活,不断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水平。
全力推进综合治理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规范化建设,市、区县、街镇三级综网中心挂牌成立。积极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全市共摸排各类矛盾纠纷31317件,化解30940件,化解率达98.8%。
市域社会治理试点蹄疾步稳、有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亮点纷呈,新城区“长乐365”网格治理新模式、莲湖区“萤火虫”巡逻队和社区“解忧板凳会”、碑林区“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蓝田县“枫桥经验+吕氏乡约”等特色做法,激活了市域社会治理一池春水。
西安市公安机关紧盯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盗抢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深入开展多项专项行动,盗窃车财和电动自行车案件立案数同比分别下降23.2%和36.6%。严厉打击新型网络犯罪,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786起,止付冻结涉案资金4.2亿元。加强寄递物流安全管理,查获禁运品919件,毒品49.1公斤。全市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同比分别下降11.18%、14.22%,治安满意率达96.3%。
更高水平的法治西安建设强力推进。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民法典》学习宣传活动,完成了“七五”普法工作。西安市法学会结合第七个全国宪法日,举办了“市域社会治理与三调联动机制”主题沙龙活动。
坚持从严治警 锻造政法铁军
打铁还需自身硬。去年,全市政法系统认真开展以案促改工作和“四个查一查”活动,彻底肃清赵正永流毒的影响,全面查找整改“庸懒散慢虚粗”问题,扎实做好市委巡察问题整改落实。积极做好政法干警的监督检查工作,建立违纪违法案件协查机制和通报制度,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市区县党委政法委干部协管工作指导意见》,全市政法系统违法违纪案件数量同比下降26%,政法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明显提升,纪律作风明显改观。涌现出“全国平安英雄”王排、李瑞霖、魏强,“全国优秀女检察官”李宝玲和“全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叱红梅等一批先进典型。推动市公安局长安分局、未央区司法局深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试点工作,为2021年全面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打下坚实基础。
满意不满意,群众说了算。2020年人民群众对政法机关满意度不断提升,公安系统满意率达96.77%、检察系统满意率达97.14%、法院系统满意率达96.30%、司法系统满意率达96.81%。
西安市委政法委多措并举掀起学习贯彻《政法工作条例》热潮。全市政法机关将《政法工作条例》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三会一课”和各类培训学习内容,集中开展“书记讲《条例》”活动,组织宣讲辅导51场(次),推进学习贯彻落地生根。补齐配强165个镇街政法委员,举办全市首届镇街政法委员培训班,提升了镇街政法委员履职能力。深化《政法工作条例》和《实施细则》的配套制度机制建设,制定完成26项制度机制,梳理形成《贯彻落实〈条例〉制度机制汇编》。强化全市政法系统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召开全市政法系统意识形态工作推进会,筑牢了政法领域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成绩印证过去,使命召唤未来。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建党100周年和十四运举办之年,西安全市政法系统将以此为契机,高标准完成十四运安保维稳、服务保障十项重点工作、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等重点任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开创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护航“十四运”、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通讯员 孙玉泉 全媒体记者 杨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