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暖企安商“好声音” ——商洛市两级法院护航民营企业发展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今年以来,商洛市两级法院围绕商洛“一都四区”建设目标,持续增强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力度,依托联企送法“双百”活动,建立完善“五个一”工作机制,让法官当好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维护者、司法问题的解答者、依法经营的引导者、法律知识的传播者,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声音一:
有了联系卡,咨询问题更方便
“在经营过程中,企业经常会遇到用工管理、合同订立等方面的法律问题。有了职责卡,我可以随时咨询包联法官,帮助企业更好发展。”5月21日,商洛中院法官到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和座谈时,商洛市世新影像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蔡建民说。
向企业发放法官包联企业工作职责卡,在企业核心区域悬挂公示牌……这是商洛市两级法院在司法服务企业过程中建立的一项机制。法官包联企业工作职责卡上写明了法官的姓名、联系电话,列明了法官对企业进行“法治体检”、开展法治宣传和授课培训等七项职责。通过发放职责卡,商洛市两级法院让包联法官服务企业的具体工作职责更加明确,让法官在服务企业过程中既有压力又有动力。
目前,商洛市两级法院已向100多家企业发放了法官包联企业工作职责卡。
声音二:
建起“绿色通道”,解决纠纷更高效
“感谢法官帮我们解开了心结。我们企业以后一定遵守合同约定,和对方加强合作,实现双赢。”3月28日,在商洛中院,两家企业的负责人握手言和后对承办法官屈晓鹏表示了感谢。
2021年3月,商洛某餐饮公司与陕西某房地产公司签订购房协议书,约定分四期支付购房款。餐饮公司在支付前两期购房款后,以房地产公司拒不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为由,拒绝支付剩余购房款。房地产公司将餐饮公司诉至法院。
在审查后,屈晓鹏认为双方矛盾焦点是对房屋买卖合同中支付条款的理解存在分歧,于是开启涉企案件“绿色通道”,通过庭前调解,向双方释法明理,促使双方达成和解。此案的妥善解决是商洛法官干警利用涉企案件“绿色通道”,高效为企业化解矛盾纠纷的一个缩影。
商洛市两级法院在司法服务企业过程中,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涉企服务“绿色窗口”,建立了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充分发挥诉前调解机制作用,运用商会等特约调解组织力量,确保涉企案件快立、快审、快执,高效为企业解决纠纷。
声音三:
构建“有问必答”机制,司法服务更贴心
3月23日,针对包联企业的司法需求,商洛中院法官尤永刚走进商洛市某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结合真实案例,向企业负责人王惠英阐明了运输公司与车辆经营中承包和挂靠的法律关系。
“企有所呼、我有所应。”2022年以来,商洛市两级法院联合工商联,深入开展联企送法“双百”活动,设立助企法庭、优化营商环境法律服务联系点,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400余次,为企业办实事700余件。商洛市两级法院制定了企业反映问题研判处理办法,对企业司法需求建立台账,按照有据可查、真正办理、积极协调、有问必答的工作要求,做到企业反映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声音四:
制定服务措施,营商环境更优化
“法院的服务保障措施,给我们吃下了定心丸。”4月13日,商洛陆港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李开旺在参加商洛中院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发布会后,深有感触地说。
除了发布典型案例,商洛中院还印发了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手册,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十条措施。商洛中院通过不断完善府院联动机制、推广“1+N+1”多元解纷机制、健全知识产权和破产案件审理制度等举措,积极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在司法服务企业过程中,商洛市两级法院通过制定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措施,精准服务企业需求,积极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声音五:
制定“五个一”制度,拓展包联企业广度
在包联企业活动中,商洛市两级法院要求法官坚持能动司法理念、依法依规办案;畅通企业投诉举报通道,确保服务企业活动取得实效。
在司法服务企业过程中,商洛市两级法院通过建立一个职责、完善一个通道、制定一个办法、推出一个措施和确定一个底线的“五个一”制度,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做长做久做实。围绕“五个一”制度,商洛市两级法院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企业和召开企业家座谈会等方式,了解企业所思所想,倾听企业家司法诉求,发现真情况、解决真问题。在陕西省发改委通报中,商洛中院多个做法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并在全省推广。
商洛市两级法院还将不断拓展包联企业活动的广度,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优质的司法服务。
(李從熇 记者 李煜)